top of page

​腦中風一對一復健

腦血管病變 (腦中風)

腦血管病變,於衛生福利部104年的統計,是國人的十大死因排名第三位。
定義:腦血管疾病意指腦部血管有局部型的“阻塞”或“出血”,使腦組織受到損害,而出現各種神經症狀。
其臨床表徵包括:肢體麻痺無力、感覺異常、意識模糊或昏迷、眼歪嘴斜、言語不清、暈眩嘔吐、大小便失禁….等。

腦血管疾病可分為:
Iifarction-缺血性腦血管疾病(阻塞型約占中風的70%)
Hemorrhage-出血性腦血管疾病(出血型約占中風的30%)
TIA(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)-腦部暫時性缺氧
AVM(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)-動靜脈畸形

腦中風患者的物理治療

很多患者在剛發生的時候,因為腦血管疾病會因為個人受損程度的不同所以會有輕微嚴重之分,所以再給予的物理治療訓練就會有所區別。患者在中風初期時,因腦血管疾病受損程度的不同,會造成不同嚴重度的肢體受損,因此,需依病患狀況給予適切的物理治療訓練。基本上,運動的大原則都是不變的,剛開始須在病患生理狀況穩定之下給予基本的運動,再循序漸進、增加難度。


中風患者除了急性期的醫療照顧,以求穩定病情外,接著便是積極性的復健治療,在各專業領域的治療照護下(例如:物理治療、職能治療、語言治療、心理治療…等),讓患者潛能發揮到極限,以達到最高復原的目標。但是,對較嚴重的患者,進步的速度會趨於緩慢,進入「高原期」。此時,治療的重點會逐漸轉變為維持患者的基本功能,以降低身體功能退化的機率。

物理治療的目的

1.改善中風後的運動功能缺失,以增進肢體的神經控制。包含誘發肢體動作、抑制不正常張力、增加肌耐力…等。

2.改善皮膚感覺及本體覺的異常,進而增進平衡能力。包含坐姿訓練,墊上運動訓練,站姿訓練,平衡訓練…等。

3.訓練日常生活動作,以增進日常生活功能,改善生活品質。包含輔具使用訓練,行走步態訓練…等。

腦中風 禁忌與注意事項

發生中風的危險因子除了高血壓、心血管疾病等問題之外,還有造成這些疾病的因素,例如抽煙、喝酒、飲食習慣不佳、情緒壓力過大、生活作息不正常…等。因此,在復健期間要隨時監控血壓與血糖的狀況,並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及規律的運動,而移動時也要降低跌倒的機率,如此才能有效避免二度傷害。

何時可以開始做運動復健?

中風患者的黃金期(約是發病後的6個月 ~ 一年內,因人而異),越早做運動復健,恢復的機率就越大。而也因為每位患者腦部組織受損的程度不同,運動功能的程度也會不一樣。

*阻塞型的患者:約2~3天後就可以開始做復健。
*出血型的患者約10~14天後就可以開始做復健。
   (運動原則:顱內壓、血壓穩定後)

何謂運動復健?

運動復健,由物理治療師一對一評患者狀況,給予適當的運動治療及日常生活功能訓練。

腦中風物理治療個人化訓練

1. 上/下肢動作誘發訓練
2. 抑制降低不正常張力
3. 肌耐力訓練
4. 行走訓練
5. 平衡訓練
6. 輔具使用

功能性活動訓練

翻身、由床上坐起來、由床上移動到椅子(輪椅)上行走、上下樓梯、進食、個人衛生如洗臉、洗手、刷牙、梳頭髮、上廁所、洗澡、穿脫衣服等日常活動。

本所皆以一對一的評估,視每位患者的能力給予適當的個人化復健訓練課程,有效快速的達成目標。
 
中風復健是很耗時的,患者及家屬本身意志力和心情的調適很重要。患者自己不要有過多壓力,應該放鬆心情持續有信心復健及調整生活型態,如此才能循序漸進回到原來的生活。

OpeMed 環境和成-02.png

適用於中風患者、神經損傷患者、下肢各項手術後患者、骨折、前/後十字韌帶、半月軟骨重建手術、髖膝關節置換、踝關節手術...等。

在復健的過程中,患者可以在安全的懸吊系統上,加強其重心轉移、本體平衡感覺、以及步態訓練等多項訓練。

長照機構與居家照護:適用於長期臥床患者與行動不便之患者,如廁沐浴、定點移動,經由量身訂做之軌道可以讓照護者安全又省力的移動患者。

永春物理治療所很榮幸成為"英國OpeMed
軌道式電動移位步態訓練懸吊系統"的合作單位

opemed logo-01.png
直式.png
opemed介紹
S__48996398_edited.jpg
o3.jpg
o7.jpg
bottom of page